2008年5月2日 星期五

中國崛起 華人在美更有尊嚴 - 世界日報

中國崛起 華人在美更有尊嚴 「亞裔對你意味著什麼」 YouTube網上訪名人談自豪和認同感

 谷歌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指出,認同和學習自己的文化與語言很重要。本報檔案照
 陳士駿對年輕人的建議:若你有好的想法,下一步就是用這想法開始做事情。本報系檔案照【本報記者邰彥紐約報導】為慶祝亞太裔傳統月,亞洲協會和YouTube聯合推出「亞裔對你意味著什麼」的網上訪談節目,讓人們討論亞裔的自豪和認同感。
不少事業有成的華人開誠布公地表示,中國崛起,讓在美華人更有有尊嚴。谷歌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指出,華人向主流融合是必要的,但在中國崛起的今天,認同和學習自己的文化與語言更重要。
在美華裔精英組成的「百人會」會長傅履仁指出,過去華人被貶低為東亞病夫時,中國被西方列強瓜分,現在中國崛起後,華人在美國的感覺自然不一樣了。他說,最近興起的華人民族情緒,雖然有人說是華人「受害者心態」作怪,但它也正體現了中國從弱到強過程中,在美華人所受到的影響。
傅履仁提醒,中國崛起使華人驕傲,但也滋生了中國威脅論。在美華人必須推動中美關係的新希望、消除西方對中國的恐懼感。
亞洲協會總監德賽(Vishkha Desai)表示,所有亞裔都應為自己的背景而自豪,除了在YouTube(http://www.youtube.com/browse?s=mp&c=25&l=)上收看名人談身為亞裔的意義外,也可以張貼自己的看法,網址:http://www.youtube.com/video_response_upload?v=hWey0hhi3Dw 。
以下為四位華裔的觀點:
權衡中西文化的影響
李開復:谷歌大中華區總裁
我是美籍華人,我在台灣出生。我覺得作為亞裔美國人很自豪,我的孩子們也以亞裔背景為驕傲。我認為,現在是中國和美國這兩個偉大文化融合的理想契機。你若想在21世紀成功,必須把謙卑和苦幹的亞裔文化智慧與美國文化中勇敢和開創精神結合在一起。仔細看所有偉大的領袖,他們身上都具備這兩方面的特質。目前這個時代,是可以把這兩大精髓揉合在一起的幸運時機。
很多亞裔努力向主流融合,這當然很重要,但我也認為,隨著亞洲崛起,尤其是中國的崛起,在美國長大的亞裔不忘記自己的根、不放棄學自己的文化和語言,這一點更為重要。這不僅可以幫助他們成為領袖,更可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事業夢想,因為亞洲在迅速發展,亞裔應該抓住這個機會,不要只想著融入美國文化,更要想著如何權衡這兩個文化的影響。
靠華裔本錢創辦雜誌
黃馬丁(Martin Wong):鐵巨人雜誌(Giant Robot)共同創辦人
我是黃馬丁,第三代華裔移民。雖然第三代了,我還是每時每刻都是華人的觀念,省錢、帶午餐盒上班、用過的豆腐盒拿來裝洗碗海綿,這些事情我都做。我太太說我講台山話像小孩一樣幼稚,我在地上搭架子種扁豆。可能有些習慣已經根深蒂固地在我身上扎根了。作為華裔美國人很「酷」,不僅我每天都是一個華裔的樣子,還靠作華裔美國人來維生。可以說,我靠華裔的本錢創辦了我的(推廣亞裔流行文化的)雜誌。
陳士駿:YouTube共同創辦人
我是台灣籍美國人。我每天都在思量,我的日常決策中哪一部分是台灣的文化影響我,哪一部分是美國文化影響我。每天12小時在家,每天受到東方文化影響,我看到的是重視工作、責任、教育、成就和持之以恆的東方思想;同時,置身於西方文化中,我可以自由地走未開拓的路,而不是走一條大家認同的穩妥的路。
一生中有兩件事情,如果我在台灣長大,就一定不會發生。這兩件事情改變我的命運。一是輟學,到Paypal工作,二是開創YouTube。加入Paypal是終生難得的創業機會,後來離開Paypal,我在舊金山要付房貸,開創YouTube又要購置設備,同時卻沒了收入。那簡直是人生最低點。當時我只想:「讓我抓住這個機會,如果不成功就算了。」我給自己設了時間和經費底線,兩者任何一個衝破底線,我就會另找出路。但我成功了。我對二、三十歲的人的建議是:若你有好的想法,下一步就是用這想法開始做事情。
李競(Jennifer 8 Lee):作家,紐約時報記者
我在紐約生長,但人們總問我到底是哪裡來的人。我寫的書「幸運籤餅紀事」(The Fortune Cookie Chronicles)。人們常問我這本書是講什麼的,這本書講的就是人們如何看待美國華裔。很多人看到左宗棠雞,就以為是中國菜,但實際上它是一九七○年代和我一樣在紐約誕生的。這是為迎合美國人的口味而創造的一道菜,不是中國菜。同樣,人們看到我的臉,就說我是外國人,但實際上我是地道的紐約人。
2008-05-02

沒有留言: